西藏,不僅是地圖上遙遠的一塊高原,更是許多人心底最原始的呼喚。站在高原之上,雪山、聖湖、轉經輪與風馬旗交織成一段旅程 – 它會改變你的視界,也會調整你看世界的節奏。若你準備踏上西藏徒步,這篇指南會幫助你把夢想化為可執行的計畫:最佳時節、路線深度解析、詳細裝備、緊急醫療與撤離流程等等,以及如何選擇可靠的當地旅行社。
為何選擇在西藏徒步?
對於徒步愛好者,西藏更像是一座天然的試煉場:高聳的雪峰、幽深的谷地、莽莽的草原與聖湖,既能滿足對自然美景的貪婪,也能讓人面對自我、體驗文化。徒步讓你以人的速度閱讀高原:太陽起落的光影、雲霧繚繞的峰脊、牦牛鐘聲、以及晨間寺廟的祈禱。這些元素合起來,是任何開車或搭車都難以替代的感受。

岡仁波齊
西藏最佳徒步時間:4-10月
要在高原上徒步,時間選得好,行程就成功一半。總體而言,春末到秋初(約 4 月-10 月)為主要可行季節;其中 4–6 月與 9–10 月最為推薦:天氣穩定、路況好且風景清晰。7–8月屬於梅雨/雨季,雨水與積雪會使路況泥濘、河流暴漲,徒步難度與危險性會顯著增加,因此非必要不建議在這段時間進行長距離或高難度徒步。若計畫去更偏遠或高海拔的路線(如岡仁波齊、嘎瑪溝深線),更應避免雨季並選擇秋季的乾冷天氣以利視野與行走安全。
西藏主要經典路線導覽
以下列出幾條西藏最受關注、也最具代表性的徒步路線,內容以安全與實用為主,並提供建議行程長度與特別提醒,幫你快速選擇屬於自己的那條線。
1. 嘎瑪溝(Gama Valley)環線 — 珠峰東側的星之谷
精華:近距離面對喜馬拉雅峰群,花海、冰川、河谷交替。
難度:高(路況變化多、海拔高、救援不易)。
建議天數:8–14 天(依環線長短)。
特別提醒:此路線位於珠峰自然保護區,氣候突變快,需有經驗領隊與完善後勤支持。嘎瑪溝為傳說中「星之谷」,東接珠峰區域,風景被許多徒步者評為世界級。
2. 岡仁波齊(Mount Kailash)完整轉山(Kora) — 朝聖與挑戰的混合體
精華:宗教氛圍濃厚,轉山儀式與藏傳佛教文化深入體驗。
難度:中高(高海拔、天候嚴峻,需適應)。
建議天數:3 天快速轉山(強度大)或 4–6 天緩慢行走以適應海拔。
平均高度:行走區域常維持在 4,500 公尺以上,主峰海拔約 6,638 公尺。高海拔意味著任何小病都可能急速惡化,務必有充足適應日與醫療計畫。
3. 納木錯(Namtso)環湖或縱走 — 天湖的廣闊與孤寂
精華:藍色湖面配以雪峰倒影,是攝影與靜心的完美場景。
難度:中(海拔高、天候變化)。
建議天數:繞湖短段 1–3 天,完全繞湖需 7–10 天視路線而定;海拔約 4,718 公尺。若想看日出或夜宿湖邊帳篷,需注意夜間溫差與強風。
4. 甘丹寺—桑耶寺古道(Ganden—Samye) — 以文化為主軸的徒步
精華:穿越藏傳佛教兩位宗師的歷史脈絡,沿途寺廟、轉經道與牧民生活有深度體驗。
難度:中(有山口翻越與高原濕地段)。
建議天數:4–6 天,約 80 公里,適合希望把徒步與宗教文化結合的旅者。
如何訓練與安排高原適應
高原徒步與一般山野健行最不同的地方,是氧氣稀薄與身體對高度的不確定反應。以下是一份可操作的訓練與適應計畫:
出發前 8 週(基礎建設):
- 每週 4 次有氧運動(慢跑 40–60 分鐘或室內踏步機/動感單車)。
- 加入一次長距離背包行走(逐週增加負重與距離)以模擬長日行走疲勞。
出發前 4 週(力量與耐力):
- 每週 2 次階梯訓練或登山機;每次 30–45 分鐘。
- 核心與腿部力量訓練(深蹲、弓步、硬舉)2 次/週。
抵達高原後的 5 天適應範例(以拉薩 3,600–3,700m 為基準):
- 第一天:輕鬆活動、保持水分、避免重體力消耗。
- 第二天:短時間近郊走動(2 小時以內),注意睡眠。
- 第三天:再增加至 4 小時內行走,若無不適可適度登高。
- 第四天:視情況開始中等強度行程或前往更高海拔區域,若出現頭痛、噁心等 AMS 症狀,立即減量或下撤。
藥物與醫療準備:
- 行前諮詢醫師是否適合服用乙醯唑胺(預防高山症),並了解劑量與副作用。
- 隨身準備常用止痛藥、止吐藥、消炎藥、個人處方藥。
- 若無醫療背景,不自行嘗試高劑量氧氣或藥物,應遵循領隊與醫師建議。
西藏徒步裝備清單
以下以長線高海拔徒步為準,若只計畫短日健行可酌量刪減。
穿著與個人裝備:
- 登山鞋:防水中高筒登山靴(建議 Vibram 大底、合成膜防水層)。
- 登山襪:3–4 雙厚薄搭配(排汗內襪+保暖外襪)。
- 內層:快乾排汗內衣 2 套。
- 中層:抓絨衣或薄羽絨 1–2 件。
- 外層:防水透氣外殼(Gore-tex 或等級相近)。
- 睡袋:耐寒至 −10℃(長線或高海拔至少選此規格)。
- 帳篷:4 季或 3 季強風帳(若由團隊提供可免)。
- 防曬:SPF50+ 防曬乳、護唇膏、遮陽帽與面罩。
- 太陽眼鏡:UV400、側面遮蔽較佳。
- 登山杖:建議有避震功能的伸縮杖。
後勤與安全:
- 個人急救包(含高山症常見藥物、繃帶、消毒棉片)。
- 小型便攜氧氣罐(團隊共用或個人輔助)。
- 衛星定位器或衛星電話(遠程地區必備)。
- 行動電源與太陽能充電板(寒冷會影響電池效能)。
飲食與烹煮:
- 高熱量速食(脫水餐、能量棒、堅果、巧克力)。
- 小型爐具與瓦斯(若團隊允許自煮)。
西藏徒步路線推薦:西藏甘丹寺-桑耶寺8日經典徒步朝聖之旅
- 拉萨集合-机场-接机-酒店休息适应海拔-欢迎晚宴
- 布達拉宮→大昭寺-八廓街
- 拉薩-甘丹寺,甘丹寺-黑布村(4400M) / 行車:約60公里 / 2小時,徒步約17公里 / 6小時
- 營地-舒卡拉埡口(5284M)-下埡口-營地(5100M) /徒步約10公里 / 7小時
- 營地–赤圖拉埡口(5228M)–山腳營地 (3700M) /徒步約14公里 / 7小時
- 營地-昌達村-隆郭村-桑耶寺 / 徒步約4小時
- 桑耶寺-拉薩
- 拉萨-机场
西藏徒步緊急情況處理與撤離流程
- 團隊內通訊:出發前確認每位成員的緊急聯絡方式與最近醫療站位置。
- 高山症分級:輕度(頭痛、失眠)→ 減少活動與休息;中度(持續嘔吐、嚴重頭痛)→ 停留或下撤;重度(意識混亂、呼吸窘迫)→ 立即撤離並啟動醫療救援。
- 撤離手段:設計行程時先確認「最近道路可達點」「直升機撤離點」「衛星電話聯絡方式」。在偏遠線路,請務必由有直升機撤離經驗或能聯繫當地醫療單位的旅行社帶隊。
西藏徒步文化禮節、溝通與拍照小貼士
- 靠近寺廟或遇到轉經者,保持低聲、尊重動線與禁忌(例如不可用腳指向佛像、不可在殿內隨意拍照)。
- 與牧民或村民互動時,先用微笑與點頭示意;若想拍照可先用手勢徵求同意。
- 學幾句簡單藏語問候(例如「Tashi Delek」— 吉祥如意),能立刻拉近距離。
- 清晨與黃昏的「魔幻光」是高原攝影的靈魂:低角光會把山脊、岩層與雪線的層次拉出來。
- 在湖邊拍攝時利用倒影製造對稱構圖;強風時可用近距離特寫捕捉牧民與牦牛的動態。
- 帶好偏振鏡與 ND 濾鏡,偏振鏡可加深天空與減少湖面反光。
西藏徒步選擇領隊與旅行社的七大檢核
- 是否有西藏當地長期執業執照與在地營運紀錄?
- 帶隊領隊是否具備高山急救證照與豐富帶隊經驗?
- 是否提供衛星通訊或緊急撤離保險計畫?
- 是否明確標示補給與補給點?
- 是否在行程中規劃充分的高原適應日?
- 是否提供裝備租借或清單協助?
- 是否有客製化能力,能按旅客體力/需求調整節奏?
域龍旅行社在這些面向上有多年實務經驗:我們提供全程中文/英文雙語領隊、衛星通訊支援、詳細高原適應計畫、以及根據旅客體能量身調整的路線(包含安全撤離與醫療協議)。
立即開始你的西藏徒步之旅,讓高原成為你的朋友
西藏徒步不是為了征服,而是為了對話:與山、與風、與時間。越是善待高原,它越溫柔回應你。把行程中的每一步當成儀式,尊重當地文化、尊重自然法則,並以安全為最重要的價值。域龍旅行社能協助你完成從簽證、入藏許可、領隊與後勤,到緊急應變與文化接待的全部細節,讓你把心力放在體驗與感受,而不是後勤煩憂。